多部门出台措施促进电子产品消费,智能、绿色领衔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于璇,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7月2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7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受行业周期、国际环境、产业链供应链等因素影响,电子产品市场有所走弱。2023年上半年,家电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仅增长1.0%和4.1%,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增长较慢的品类。针对目前存在的痛点难点,《若干措施》围绕加快推动电子产品升级换代、大力支持电子产品下乡、打通电子产品回收渠道、优化电子产品消费环境4个方面,提出了12条政策举措,旨在完善高质量供给体系,优化电子产品消费环境,进一步稳定和扩大电子产品消费。

IMG_256

加快推动电子产品升级换代,智能化担重任

存量时代降临后,绝大多数家电及消费电子品类面临激活消费换新需求的共同课题。从“有”到“优”,已经成为消费升级的主基调。《若干措施》从加快电子产品技术创新、打造电子产品消费新场景、着力消除电子产品使用障碍3个方面,为电子产品升级换代指明发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化在推动电子产品升级换代中的作用被重点提及。

在“加快电子产品技术创新”举措下,《若干措施》提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推动供给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电子产品消费升级。其中,重点提及了“应用国产人工智能(AI)技术提升电子产品智能化水平,增强人机交互便利性”。

就家电行业而言,智能化已经成为各大品类市场上重要增长点。智能产品正在加速进入中国居民家庭。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2年智能空调零售量超过4000万台,人工智能电视的规模超过2500万台,智能音箱、智能厨电零售量也已超过2000万台。

同时,智能场景也成为政策措施的引导方向。在“打造电子产品消费新场景”方面,《若干措施》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创新经营业态,提供主题空间打造、生活样板间展示、家电使用场景展示等一站式、体验式、定制化的家庭场景解决方案,推广家庭安防、智慧厨房、智能睡眠、健康卫浴、空气净化等应用场景。

此外,消除电子产品使用障碍,提升适老化水平再次被提及。《若干措施》提出,加大科研领域对方言、特定口音的语音识别技术投入,优化“声控+语义识别”功能,扩大语音识别技术覆盖面、便利度,降低农村居民、中老年居民使用门槛。落实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有关举措,确保装机量较大的软件及时推出适老化版本。

智能化在“加快推动电子产品升级换代”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消费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带动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相关行业的增加值增长了12%。其中,各类虚拟现实设备的产量同比增长58%。消费升级将与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形成呼应,推动电子产品消费市场复苏。

IMG_258

再“下乡”,挖潜下沉市场

十余年前,“家电下乡”政策推动了大家电在农村的快速普及。如今,彼时购买的“下乡”家电普遍已经进入更新换代周期,更多的家电品类也将农村市场视为“难得的”增量市场。农村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消费潜力。

持续推动家电下乡已经成为近年来促消费政策的重要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对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予以适当补贴,按照产品能效、水效等予以差异化政策支持;有序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提升农村用能电气化水平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因地制宜支持环保灶具、空气源热泵、燃气壁挂炉、太阳能热水器、家用储能设备等绿色节能家电推广使用。不难看出,绿色和智能将成为家电“再下乡”的利器。

同时,《若干措施》还提出完善电子产品销售配送体系、开展绿色智能电子产品展销活动两大具体措施,助力绿色智能产品更舒畅地“下乡”。首先,要丰富电子产品的“下乡”销售渠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贸司副司长李超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要加大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用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等相关资金,改造提升县乡家电销售服务网络,在县乡合理布设智能家电展示体验店、开展下乡巡展等活动,提升产品知晓度和渗透率;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改造提升现有电商公共服务网点,打通电子产品等消费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网络。其次,改造提升农村商贸流通设施,优化县乡村物流配送服务模式,促进农村商贸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也将助力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下乡”。

隐私保护备受关注

在“优化电子产品消费环境”方面,隐私保护被明确提及。

《若干措施》提出,切实加强隐私保护。加快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严格落实手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消费者信息保护政策,加快数据脱敏、合规利用的政策和行业标准制定,依法打击企业不当利用个人隐私行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业司副司长常铁威表示,在智能电子产品购买、使用、回收领域,如果问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那么除了产品本身的功能和性价比这个角度外,往往“隐私保护”是排第一位的。有关部门将依法加强对二手电子产品收购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大对非法拆解电子产品、非法流通二手零配件的打击力度,杜绝非法拆解对个人隐私的威胁,并严格落实消费者信息保护政策,依法打击企业不当利用个人隐私行为,打击非法获取隐私牟利的犯罪行为,从而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放心,也卖得放心。

IMG_261

此外,在绿色发展方面,《若干措施》还针对“打通电子产品回收渠道”,提出“规范电子产品回收制度”、“推动集中回收、远程回收”和“合理保障电子产品回收临时场地需求”三项具体措施。相关措施包括: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持续加强对二手电子产品收购企业的监督检查,相关情况及时向市场公开;加大对非法拆解电子产品、非法流通二手零配件的打击力度;积极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引导邮政、快递、物流企业阶段性降低个人寄送、回收二手电子产品成本;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加强对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项目的支持;鼓励各地在社区、街道合理布置,阶段性增加临时回收点、临时转运堆场供给。

(0)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于璇,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