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家电智能化的重要支撑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邓雅静,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随着智能生活的来临,近年来,冰箱、电烤箱、电蒸箱等家电上,屏的身影越来越多,传统家电交互的桥梁由简单的机械单点按键,升级为借助屏实现人机交互。新的市场机遇下,如何对接整机配套需求、降低成本、扩大推广应用,屏供应商纷纷做出战略部署。
01 供应企业不同,技术层面各有千秋
据《电器》记者了解,目前为家电供应屏的企业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面板生产商,这类企业直接将玻璃面板供应给海尔、美的等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整机大品牌,整机企业自行将屏应用到产品上。另一种情况是,这些企业的玻璃面板由方案公司选配,再由第三方代工厂贴合对应的屏提供给整机厂;第二类是屏控制解决方案提供商,这类企业具备技术研发能力,可以将集成屏的智能控制方案直接提供给整机厂;第三类是从手机屏跨界到家电用屏的供应商,这类企业具备成熟的应用开发能力。
汕头超声显示器有限公司属于第一类屏供应商。据汕头超声显示器有限公司市场部营业代表陈炼鑫介绍,汕头超声成立于1991年,是国内最早研发、生产、销售液晶显示屏和电容式触摸屏的厂家,产能约为150万片/月。在他看来,汕头超声的竞争优势有两点:一是产品类型丰富,垂直整合能力强,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产品和服务;二是在高质量、高可靠性的车载、工控和家电等市场领域,已经具备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品牌声誉。其中,在家电领域,汕头超声的屏在洗衣机、热水器、蒸烤一体机、电烤箱、吸油烟机、料理机、咖啡机等产品品类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合作的客户包括Miele、德国凯驰、惠尔浦、阿里斯顿等。
看好屏在家电领域的应用前景,面板生产商TCL华星积极深化与战略供应商合作,推出“ 智慧屏”等交互式产品,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推动8K/120Hz等高端显示需求,打造以智慧显示界面为核心的家庭、商用等多场景的IoT生态建设。
《电器》记者此次采访的和而泰、拓邦和绿联属于第二类家电用屏供应商。
拓邦在家电用屏控制解决方案领域布局较早。据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厨卫产品中心总监梁荣苏回忆称:“拓邦最早于2012年为厨电客户提供了一款电烤箱的屏控制解决方案,这也是中国首款彩屏电烤箱。此后,我们陆续为厨电、冰箱、洗衣机行业的领先品牌定制了多款高端屏幕控制解决方案,如蒸烤箱、集成灶、吸油烟机、洗衣机等。其中,多款产品成为市场爆款和行业标杆型产品,如近期为某集成灶品牌定制的7.84英寸屏控制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该客户的爆款新品。”
谈及拓邦在家电用屏供应市场的优势,梁荣苏总结为两点:一是拓邦在家电智能控制领域深耕二十余年积累的核心技术和经验,对整机制造端的需求理解和软硬件设计方案上可以做到更准确、更匹配;二是拓邦拥有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强大的测试及制造平台、完善的流程体系,针对多组件、复杂工艺流程的屏控制解决方案,能更好地做到制造、交付的全流程管理,在质量、效率、成本、响应性上为客户提供价值。“目前,仅在厨电领域,我们的屏控制解决方案的产能就已达20万套/年。”梁荣苏说。
和而泰的屏控制解决方案在大部分场景中的家电上都有布局。和而泰集团副总裁左勤告诉《电器》记者,和而泰屏控制解决方案在冰箱、洗衣机、吸油烟机、电烤箱、电蒸箱、咖啡机、电饭锅、可视化门铃/门禁设备及浴室镜等产品上都有应用。同时,和而泰拥有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实验室,将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大数据计算等多种新技术与家电用屏深度融合,帮助客户开发更好的家电,提升家电厂商产品的用户体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和而泰在TFT LCD液晶显示屏的控制模组的全套解决方案上已经持续投入多年,目前大部分类型的家电用屏已经在稳定出货中。
一直从事家电控制研究的绿联,在进入家电用屏供应领域后优势明显。上海绿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波表示,绿联的优势就在于非常熟悉家电的产品特性,知道如何在设计中优化性能,体现家电控制板的高性能、长寿命和低价格的均衡点。据他透露,绿联刚刚在青岛投产行业第一个专业AIoT智慧大屏工厂,用专业的设计、专业的生产、专业的服务来做好产品。
对于第三类从手机屏跨界到家电用屏的制造商来说,最初的合作模式是简单地将屏或者类似ipad的屏显示模块嵌入在家电产品上。近几年,随着对智能家电的理解越来越深入,这些企业也增强配套能力,推出的产品更符合整机的设计需求,获得很多家电企业的认可。达显智能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现在专注家电用屏。据了解,达显智能成立于2018年,现在更多是研发人工智能的屏产品,帮助家电实现真正的智能化。
02 比电视机屏要求更为严苛
由于家电品类繁多,与电视机用屏相比,家电用屏的需求更个性化,屏要根据不同家电产品的特征量体裁衣,并不断升级产品的交互界面。用李波的话说:“家电屏跟电视机屏的真正区别在于提供不同的场景交互服务。”
“与电视机用屏相比,家电用屏的使用条件及标准更为严苛。”梁荣苏强调。他进一步介绍说:“家电用屏控制解决方案需满足更严格的工业级测试标准,如静电测试、抗雷击浪涌测试等,需严格达标,保证产品具有足够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因为屏尺寸需与家电的外观设计相适应,通常需要高度定制化的产品,大多为非标尺寸,这对供应商的设计能力、生产工艺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拓邦已为国内外领先的家电品牌客户提供适应多种产品定位的屏控制解决方案,包含自主开发的安卓、Linux、小型系统和多种屏尺寸的软硬件方案,能适应客户、用户的不同需求。
陈炼鑫认为,电视机屏一般只是消费类规格要求,尺寸主要以大尺寸为主。在家电特别是厨电中,由于高油烟、高湿、高温(蒸汽)等严苛环境和长寿命要求(5年以上),对屏的可靠性要求更高,一般需要达到工业级水平。另外,家电产品的功能特性要求、差异化设计也会更加复杂,要求供应商具有较高的开发经验、创新意识和整合能力。
03 助力家电智能化,企业需个性化配套
尽管屏在电视机和其他家电上的应用场景不同,但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家电的智能化。那么,屏如何助力家电实现智能化?
随着物联网、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家电智能化的核心越来越多的从联结走向场景智能。屏恰好是连接人与家电的纽带,人的使用需求可以通过屏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屏大大地促进了家电智能化的进程。但真正的智能家电,不是仅仅在家电上安装一个屏,而是安装一个有“大脑”的、可以交互的屏。
李波对于屏如何帮助家电实现智能化有着清晰的认识。他说:“从硬件的角度来看,带屏的家电只是比普通家电多了一个显示屏而已,但从场景应用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多了可以交互的用户。现在,很多整机厂认为布满屏幕的家就是智能家居的场景,这是片面的。每个屏所处的家庭场景不同,对应的交互内容也不一样。因此,整机厂布局智能家电,不仅需要硬件模块,还需要提供交互的内容服务。”据他介绍,绿联是市场上最早布局场景智能的方案公司,也是目前国内领先的云、端、运营为一体的物联网方案提供商。从第一台真正意义的互联网冰箱研发上市开始,绿联在冰箱、洗衣机、厨电、环境家电等领域,围绕赋能产品、场景增值、服务用户的理念,不断开拓新品类,提升产品新技能,打造场景生态闭环。
左勤从使用场景的角度解读智能家电与屏的关系:“家电的应用场景多种多样,包括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等,而且家电外形尺寸、功能逻辑、产品定位不同,客户对屏的理解不同,导致客户需求差异很大,这就要求家电屏一定要贴近客户需求,屏只有深度融合在家电产品和应用场景中,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和而泰在物联网、大数据、AI、云计算等业务领域中持续进行投入,对家庭核心产业场景集群进行战略布局,围绕家庭核心场景打造多维度、多层级的立体闭环服务,开发出用户体验更好,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产品及场景服务,通过技术创新为客户实现更大的价值。
梁荣苏认为,家电智能化可以参考智能手机。在他看来,未来家电用屏市场的发展趋势是为用户提供更简洁、友好的操作体验,能更好地与客户使用的时间、空间、场景结合,也能为老人、小孩等用户群体的操作提供便利,让用户通过产品更好地探索和享受数字化、智能化的生活。拓邦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04 渗透率低,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尽管家电的智能化已经提及多年,而且被很多主流家电品牌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但是,由于家电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的要求很高,屏更多地被应用于高端产品上,在家电行业的应用比例依然很小。以大屏冰箱为例,《电器》记者近年来跟踪报道AWE、IFA等家电行业的重要展会,发现带大屏只是少数高端冰箱的“特权”,大部分冰箱依然没有屏,还是靠按键操控。据李波介绍,屏在冰箱产品的渗透率不到1%。熟悉厨电行业的某业内人士坦言:“在厨电行业,屏的渗透率也不过2%~3%。”
究其原因,梁荣苏认为,供应商对于用户痛点需求洞察不足、原材料成本较高、生产工艺复杂度较高等是导致屏在家电上应用比例依然很低的主要因素。
未来,扩大屏在家电上的应用是各类屏供应商要做的事情。
梁荣苏表示,拓邦将一方面提升对市场、客户、用户的需求洞察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拓邦不断增强核心技术积累,在设计方案、制造工艺上不断优化成本、效率,创新产品,提升产品力,与客户一同推动行业发展。
针对目前屏内容较为单一、行业标准不完善、元器件价格的大幅波动等家电用屏现状,李波表示:“绿联将与客户一起,一方面不断优化上游供应链资源,找到更合适的战略供方匹配资源;一方面完善行业标准,提升产品体验,并且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探索,为客户带去价值,为用户创造服务。”
毫无疑问,屏在家电行业的发展空间依然是一片蓝海。TCL华星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显示面板市场,家电用屏是一个重要的增长点。李波也认为,随着海尔三翼鸟生态品牌的提出,海信“1*3*N”智慧生活新战略、云米的5G全屋互联等家电厂商新战略的实施,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用屏需求。陈炼鑫也认为,随着家电变得更加智能化和功能多样化,屏在家电中的渗透率将逐渐提高。“目前家电产品应用屏的渗透率仅有1.5%,而对比汽车渗透率已超过11%,同时随着国内家电对屏的重视和发展,对屏的技术、可靠性、成本等要求将大幅度提高,屏在家电上的应用将越来越广。”陈炼鑫补充说。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邓雅静,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