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愿中国家电坚持技术驱动,赢得世界青睐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于昊,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2018年11月21日,在正式卸任格力电器董事长6年半之后,朱江洪在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举办的“三十而立,逐梦远行”大型主题活动上,获得“终身荣誉奖”。一贯极为低调的朱江洪,面对数百名中国家电产业界的同仁,难得地站到舞台中央讲了几句话。他说:“我看到今天家电行业能够被全世界瞩目,感到非常骄傲,衷心祝愿中国家电企业能够不断钻研技术,让产品变得更好,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家电企业。”

朱江洪在这场中国家电发展40周年纪念活动中短短的几句话,获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全场起立的致敬。他用24年时间打造的“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企业理念,不仅令格力成为全球家用空调市场的龙头,更成为日后整个中国家电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思想。

一个人,用他的理念和实践,照亮了全行业由大向强的道路。

 

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永远没有脊梁

在朱江洪卸任格力电器董事长之前,格力总部的墙上一直写着他的一句话:一个没有脊梁的人永远挺不起腰,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永远没有脊梁。

在那个中国家电业普遍依靠仿冒进行设计、依赖低成本进行竞争、凭借规模化野蛮增长的年代,以“核心技术”为中心的企业格言凤毛麟角,却独树一帜地成为格力空调的标签。这与技术研发出身的朱江洪密不可分。

1970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的朱江洪,在广西百色矿山机械厂工作18年并带领濒危企业扭转局面成为同行第一之后,于1988年回到家乡珠海,担任冠雄塑胶工业公司总经理,后兼任海利空调器厂厂长,1990年海利空调器厂更名为珠海格力空调器厂。

接手海利时,朱江洪面对的是债务沉重、质量低劣的生产窘境。他举例说:“当时一车空调运到厦门,竟然在卸货时发现有一半产品的铜管是断裂的。而这个问题是由铜管设计不合理导致的。”

1991年朱江洪在正式出任海利空调器厂厂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技术改造。当年8月,全公司停产两个月进行产品质量整顿,对产品设计、工艺、检验、外购件、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全面整改。经过全面整改后的格力,1992年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空调市场,从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朱江洪始终都在强调“质量”和“技术”的重要性。

1994~1996年,格力开始以抓质量为中心,提出了“出精品、创名牌、上规模、创世界一流水平”的质量方针,实施了“精品战略”,建立和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出台了“总经理十二条禁令”,推行“零缺陷工程”。几年的狠抓质量工作,使格力产品在质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奠定了格力产品在质量上的竞争优势,创造出“格力”这一著名品牌,在消费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精品战略”这4个字,之后在中国家电行业密集出现的时间,是2012年之后——朱江洪所倡导的精品战略理念比全行业提前了18年。

在朱江洪的指引下,格力用十年的起步时间夯实了质量基础和用户口碑,但2001年技术引进的失败深深刺痛了朱江洪。2001年底,朱江洪带领技术团队到日本,用他的话说:“打算花5亿元买三菱电机的多联式中央空调技术。”对方却一口回绝。“当时我很幼稚,以为买不到技术就买散件回来组装,然后再慢慢研究。”朱江洪说。但对方甚至连散件也不卖。从日本碰壁回来后,朱江洪带领技术团队,在仅有一本说明书的情况下,用不到两年的时间,便研发出了“多联式中央空调”技术,打破了日本企业的技术垄断,总花费只有300万元。

从此之后,“一个没有脊梁的人永远挺不起腰,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永远没有脊梁”这句话就成了格力的格言。格力也在紧抓质量不放的前提下,全面强化自主技术研发,打造出令全行业艳羡的技术研发团队和体系。

到朱江洪卸任格力电器董事长的2012年,格力空调在取得连续7年全球销量第一的同时,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空调研发中心,拥有热平衡、噪声、可靠性等220多个专业实验室,无论数量、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此外,格力还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制冷技术研究院,申请国内外专利技术1000多项,空调品种规格之多、种类之齐居全球之首。格力共有包括国外专家在内的研发人员4000多人,其中本科以上的研发人员占比高达90%。格力电器还营造出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科研环境,设立了科技进步奖,重奖科技功臣,单项奖奖金最高达到100万元。为了不断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格力每年投入技术研发的资金都超过销售收入的3%,成为中国空调行业技术投入费用最高的企业。

在朱江洪20余年的领导下,格力成为整个家电行业技术驱动的典范和模板,格力空调的技术与品质更深深地烙印在消费者与产业界的心中,而朱江洪执着于品质与技术的思想理念,更在之后中国家电企业集体转型中得到深刻的认同。

 

科技成就企业,科技救企业

“管理一个企业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对我个人来说,抓住质量和技术,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朱江洪总结称。

以技术和品质为核心的理念实施,需要企业从多方面推动。一方面,全体员工要有一个共同的理念:积极寻找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朱江洪解释说:“我们明明知道有问题而回避,或是根本不愿去发现问题,这样的企业将注定走向衰败。无论技术还是质量,我们随时随地和国际上最先进的品牌相比,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企业负责人应该有充分的责任心和谦虚的态度。“作为企业负责人,一要放下架子,二要放下面子,三要放下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答案,而不是阿谀奉承的面子话。”朱江洪说。

第三,企业负责人要有挑剔的眼光。“我也是一名消费者,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我对产品比较挑剔,几千元买来的家电,如果品质不好则是灾难性的结果。”朱江洪举例说,“当年我发现我们的空调在启动后有异响,需要改进,但是我们的技术人员不以为然,因为这是出风口零件热胀冷缩导致的行业共性问题,但我坚持认为这个问题必须改进,最后我们成功解决了这个行业难题。”

第四,员工要对科研有探索精神。朱江洪回忆道:“当年,我们的客户反映空调的制热效果不佳,经过我的思考,似乎制热效果与空调安装的位置有关,安装在潮湿的地方就差,干燥的地方就好些。这是由定期化霜这个技术导致的,当时全世界的空调都需要定期化霜,但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变,如果能改为自动化霜,将大幅度改善制热效果。因此,格力在之后研发国际上最先进的自动化霜技术。”

对于科研的探索精神,朱江洪解读为他常说的“科研创新3部曲”,即观察、思考、实验。朱江洪又以他的实际案例解读了3部曲。他回忆说:“当年,我在美国机场看到一台饮料售卖机,带有灯箱的设计非常漂亮,当时我想这种设计如果用到空调柜机上应该效果很好。我拍了照片,回国后就按照这个样子在实验室设计出了格力第一台柜式空调,也正是凭借这款柜式空调,我们超越了当时空调市场的老大——春兰。”

朱江洪还举了另一个例子——格力的U型空调设计:“当年,我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7小时,拿着德文杂志翻来翻去像读小人书,但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新颖的图案,觉得这种弧形设计应该可以应用到空调上,后来把那本杂志带回家,中国空调行业的第一台U型柜式空调就这么诞生了。”事实上,自从格力推出U型空调之后,空调行业的外观设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至今日,U型柜机仍然备受欢迎。

总结了众多方面,朱江洪还是强调了贯穿其全部职业生涯的理念——“科技救企业”。他在解读这一核心理念时表示,一般来说企业的经营有两个方向,一是营销救企业,二是科技救企业。早在2012年,朱江洪就曾明确表达了“营销救企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科技救企业的时代”的看法。对此,朱江洪解释说:“在过去,营销为王,是因为当时的供应紧张,但现在已经跃过产品紧缺时代,是产品非常丰富的卖方市场,营销效果已经大打折扣。如今,没有科技创新就不可能有消费者青睐的产品,没有科技创新就不可能有质量过硬的产品,没有科技创新就只能被动地跟在别人后面打价格战。因此,企业好不好最终体现在产品上,而产品力则体现在技术与质量上。”

2018年11月21日登台领取“终身荣誉奖”的朱江洪,刚好年满73岁,这位将“技术与质量”刻入生命的人,面对会场内经久不息的掌声时表示,希望能够再为中国家电行业做些贡献,也希望中国家电企业继续不断钻研技术,成为世界的强者。

(0)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于昊,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