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林内”: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在仔细分析日本的工匠文化时,你会发现,除了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把每件作品当成艺术品般精雕细琢的 “职人”,日本工匠文化的精髓,还包括强调“整体向上”的精神追求,特别注重在企业和团体中自上而下形成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
关于这一点,连续走访林内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林内)日本两家主要工厂的《电器》记者体会颇深。在林内大口工厂会议室的墙上,与“品质就是我们的生命”并列悬挂着另一幅写着“和气真”的匾额。这同样出自林内会长内藤明人之口的语句,代表着整个林内的行事哲学。解其深意便是:“和”即为求同存异、精诚合作;“气”为脚踏实地、胸有大志,“真”为术有专攻、精于创新。这三个字称得上是林内所有部门在工作中都要秉承的文化理念和工作态度。
“一枝独秀不是春”
早在此次赴日采访之前,《电器》记者就特意去了解许多感人的日本“职人”故事。当记者向林内大口工厂生产管理课次长江口昌吾询问,林内的工厂里是否也有这样一些典型的个人与故事时,得到的回答是:“在整个林内公司,绝对不乏优秀的个人典型,但是我们更加强调的是对整体人员素质和精神的培养,追求的是整体水平均衡与突破。”
之所以这样说,江口昌吾举例:“比如我们在品质方面的改善活动,通常都不是个人来完成,而是由员工组成小组和团队,要保证每个小组的人员都受到培训,如果某人成绩特别突出,我们就要保证小组里其他人也能达到同样的水平,这样才能实现最终提升整体品质的目标。”
同样,在林内,团队的概念还体现在当发生品质问题时,并不是由某一个人来承担责任,部门所有的同事和领导都要承担责任,并积极地去共同解决问题,甚至相关的部门人员也要在一起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
此外,为了保证林内整个集团的人员素质、生产及品质水平,林内对海外公司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也丝毫没有懈怠。《电器》记者看到,林内大口工厂厂区门口对面一幢临街而立的小楼,就是为分公司外来培训人员特设的宿舍楼。
林内集团执行董事、海外事业本部第一营业部、第二营业部部长田中真二对记者介绍,林内中国上海、台湾及印尼工厂的开发部门及职能部门人员,许多都会轮流来日本总部进行为期三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不等的培训和学习。“这样的培训与学习,既能加强了分公司与总部的联系,可以及时地进行技能方面地交流,还能把林内企业的文化及技术基因更好地传递到分公司去,保证全集团统一的品质和文化的传承。” 田中真二称。
严格的生产技能培训
通过翻阅资料,《电器》记者了解到,林内在日本共有四家工厂,分别是大口工厂、濑户工厂、旭工厂和晓工厂,其中,大口工厂正式员工加季节性临时工,共有909名职工。濑户工厂拥有工作人员将近800名。
林内对于工厂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其中,包括生产线上员工的操作资格限定严格。《电器》记者在濑户工厂参观时发现,每个生产线操作台上方都悬挂着一张卡片上,上面有不同的数字编号,数字旁边的文字内容用橘黄色加以凸显。濑户工厂副工厂长猪濑洋志为记者详解道,数字编号是所有工序的编号,后面的内容是这些工序需要的步骤和技能,照片中文字旁边的人员是这部分工作的操作者,他们必须掌握卡片上标明的全部技能才能上岗,否则绝不允许现场操作。
对于工厂的工作人员,尤其是生产线上的生产技术人员,林内企业内部也有着十分严格的管理和培训机制。《电器》记者在大口工厂生产车间里看到一段特殊的通道,通道一端有一个警示灯杆,参与训练的人必须按照规定的速度在通道上行走,如果过快或过慢,警示灯都会亮起。这个方法在林内被称为标准步行训练,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
不仅如此,林内每个工厂的生产车间里,都有一方被称作“训练道场”的特殊 “天地”。每名员工入职后直到正式上岗前都要先来这里“报道”。在这里,员工会清楚地了解到各自需要的重点步骤和内容及注意事项,并且进一段时间的基本技能培训。
在大口工厂一块被木栅栏围起“训练道场”中,《电器》记者看到一台专门用来练习打螺丝钉的机器。“在进入公司之后的前两个星期,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这里练习打螺丝钉。”陪同记者参观的林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看似简单,其实并不那么容易,标准的要求是20秒铆7个螺丝钉。这样一道工序,这里的员工需要经过三万次零失误操作,并且全部考试合格之后才能最终上岗。”
除了“训练道场”,林内还经常会组织员工举行劳动技能比赛,比如组装线的打螺丝钉赛,铲车工的铲车比赛等。通过这些比赛提升员工素质,鼓舞“士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有些部门员工的专业性和广识度,林内还会采取轮岗培训的方式。“我们从事的是制造业,所有员工都应该重视现场的实践经验。比如生产技术部人员,如果先在工厂现场工作一年,了解生产的整体流程和构架,熟悉生产环境,之后再回到原有的工作岗位上,他的经验和思路都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说出这番话的林内集团执行董事、生产本部生产管理部部长井上一人微笑着对记者回忆,他在进入林内公司工作之初,就在工厂生产线上“锤炼”了整整一年,做过许多岗位的工作,最长时间是待在大口工厂的冲压部门,在那里他学习到很多东西,深刻理解了生产制造的原点在何处。
独特的“安全道场”文化
因为涉及气、水、电,林内生产的产品属于家电产品中对安全性要求最高的产品。因此,在林内生产和作业安全原则被高度重视。在林内的每个工厂,都有一个和“培训道场”一样特殊的区域,被称之为“安全道场”。这里的两个主要职能就是考核和教育。
《电器》记者了解到,工厂里包括工厂长在内所有人员,每年都要在这里进行一次安全考核,考试合格的人才能在生产现场工作。在“安全道场”的门口,就放着一个贴有工厂全体工作人员姓名标签的看板,标签的底色有三种,代表着人员的考核状态:白色是合格者,红色是不合格者,黄颜色是暂时没有参加考试的人。
林内安全道场中有关安全常识的培训内容比较丰富。培训是为了让员工清晰地了解工作场所存在的一切危险性,并对必要的安全常识进行讲解,提升安全意识。例如,指导员工在搬运零部件时,员工需要按照设定的路线行走,不允许有分毫偏差。江口昌吾告诉《电器》记者:“我们会将生产过程中随时发现的安全隐患,拿到安全道场中对员工进行教育和说明。”
此外,林内所有工厂在每天的开工前,都要组织员工做体操,目的是让身体拉伸之后,避免肌体伤害并提升工作效率。这在安全道场中也是考试项目之一,考核动作是否标准。而每天早上做完体操之后,每两名员工要面对面要进行一项特殊的“检查活动”,以此来确定是否存在因衣着不当而在生产过程中引发危险。
针对这项活动,在大口工厂的安全道场特意摆设了一面镜子,林内工作人员为《电器》记者演示了检查内容,他对着镜子大声喊出自己帽子、徽章、裤子、鞋等物品是否佩戴正确,直至声控灯亮起,与工厂要求一一符合才算通过。
通过深入的采访和沟通,《电器》记者了解到林内如此注重生产安全的因由。2000年12月27日,林内工厂技术部门的一次泄漏,曾经引发了一次小型安全事故。尽管后果并不严重,但引发了众多舆论关注。这一事件引起林内会长内藤明人的高度重视,将生产安全保障作为重要工作保障。也正是由于这一事件,林内集团将每月的27日设为“安全日”,当天会检查所有设备,确保生产现场的安全性。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