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史密斯的工匠秘笈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摘要

  2017年农历新年前夕,在“加西贝拉杯”寻找中国家电业的工匠精神大型主题活动的探访工作即将收官之时,采访组迎来了一家重量级企业??A.O.史密斯。无论品牌口碑、产品品质,还是市场表现、行业影响力,这家企业不仅是中国市场上外资品牌中的佼佼者,即使与势头正盛的本土品牌相比,表现也毫不逊色。成绩背后,则是A.O.史密斯传承百余年的工匠秘笈。

  2017年农历新年前夕,在“加西贝拉杯”寻找中国家电业的工匠精神大型主题活动的探访工作即将收官之时,采访组迎来了一家重量级企业??A.O.史密斯。无论品牌口碑、产品品质,还是市场表现、行业影响力,这家企业不仅是中国市场上外资品牌中的佼佼者,即使与势头正盛的本土品牌相比,表现也毫不逊色。成绩背后,则是A.O.史密斯传承百余年的工匠秘笈。

  

划定一条红线,绝不逾越

  A.O.史密斯创始人就是这样一位匠人,并把这种匠人精神融入企业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胞”之中。在A.O.史密斯公司,“通过研究,寻找一种更好的方式”,就是“工匠精神”的具体演化。A.O.史密斯对每个细节都“吹毛求疵”,并永不停歇地追求产品品质与服务体验。A.O.史密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丁威坦言:“工匠精神不是一个新词汇,各家企业都有自己的解读。我想,如果要深入浅出地说明白A.O.史密斯中国公司的工匠精神,那么可以概括为一句我们已经坚守了20年的座右铭??绝不偷工减料。”

  自1998年在华建厂以来,A.O.史密斯中国公司就将“绝不偷工减料”当作红线来维护。看似简单的一句“绝不偷工减料”,真正做到并不容易,背后正是匠人对于产品品质的执着与“较真”,更是20年来A.O.史密斯对中国市场最厚重的承诺。

  刚建厂没多久,A.O.史密斯就第一次站在了“红线”前。当时,A.O.史密斯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首款电热水器产品。作为一家美国企业,A.O.史密斯此前生产的产品都是160~200升的大容积落地式产品。“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大容积的产品改为40~80升的壁挂式产品。除了要参考中国相关标准外,我们还需要设定更为严格的厂标。”丁威说:“我记得特别清楚,按照美国的标准要求进行推算后,我们认为产品的保温层厚度需要达到1英寸。这时候,有工程师表示不需要做这么厚,因为中国市场主流产品的保温层厚度都没有达到1英寸,这种做法也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同时,小巧的概念是那时市场的主流,保温层厚度的增加,势必将直接影响整机外观,让产品看起来笨重。”当时,A.O.史密斯内部有着两派意见:一派认为,按照国内主流思路做就可以,没必要额外增加保温层厚度;另一派则认为,应该沿用美国标准,保证产品拥有优异的保温性能。这次的争论,最终在丁威的坚持下结束??“不能牺牲性能,难看就难看点,保温层厚度沿用美国标准”。

  事实上,这并非孤例,类似例子在A.O.史密斯公司的抉择中比比皆是。电热水器中有一个独立的安全装置,主要是为了在温控器失控的情况下能够切断电源,以避免水箱内水温超过高温极限。据了解,高质量的安全装置比普通装置高出10元,“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型工厂,每年电热水器的出货量达到200万台。选择高品质的安全装置,意味着全年的成本差是2000万元,这不是个小数目。”丁威说,“如果偷工减料,2000万元毫无疑问是省下来了,但是我们从建厂至今一直坚持使用高品质、高价格的装置。”

  双刀双掷开关、更高的功率负荷。在丁威看来,工匠精神更体现在这些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他说:“产品怎么好怎么做,怎么安全怎么做,怎么可靠怎么做,这是A.O.史密斯公司经营的哲学。类似这样的案例和讨论,天天都在发生。通过长期训练,无论管理人员还是研发人员,大家都遵循同样的原则,一旦有多个方案选择时,就会主动选择更好的。”

  如今,这样的价值观已经渗透到A.O.史密斯运营的方方面面。“这已经成为我们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交给质量经理或是生产经理去管,一定是一把手工程。”丁威认为,一把手如果没有决心、意识、敏感度,每天把绝不偷工减料作为公司的红线去维护,就无法建立起与“工匠精神”相契合的企业文化。

  

植根中国市场,持续创新

  工匠精神并不是长期重复机械的动作,而是在精益求精的前提下持久创新。具体到A.O.史密斯,这个原则被称作“重视科研、不断创新”。

  在不少老牌外资企业陆续退出中国市场之时,A.O.史密斯的发展却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不仅在热水器行业名列前茅,还将业务触角拓展到净水和空气净化等全新领域。“事实上,A.O.史密斯在美国市场主要经营家用热水设备和商用热水系统,空气净化器、净水装置、燃气快速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都是我们针对中国市场需求推出的产品。”据丁威介绍,A.O.史密斯在全球有500余名工程师,其中400多名都在中国。“没有哪家外资企业的研发人员是这样倒置的。我们一直把中国市场当作本土市场来经营,大量招募研发工程师,开发原创技术,这也让A.O.史密斯在中国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他坦言,“20年前,中国家电市场供不应求,外资企业的生存状态都非常好,产品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但是,如今中国市场已经不同了,现在是供大于求,消费升级已成大势,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外资企业现在还是简单地将国外的产品拿到中国市场来卖,不重视本土研发,那结果不可能成功。

  据介绍,A.O.史密斯进入中国20年来,在消费者调研和技术研究方面,投入大量资源。2005年,A.O.史密斯全球研发中心在中国落成启用;2013年,超级产研基地投入使用。在A. O.史密斯位于中国的全球研发中心内,拥有各品类研发人员300多人,累计研发投入超过4亿元。

  在中国市场,A.O.史密斯是个很好的参照品牌。对于外资品牌而言,A.O.史密斯是个成功在中国发展的范例,本土化的运营与研发经验值得借鉴。对于本土品牌而言,A.O.史密斯又是一个很好的对手。“在中国市场如果认真做研发,想象力是无限的。”丁威非常看好未来中国市场的发展。他认为,现阶段中国消费者期待更好的产品、体验,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是“制造人”的本分。这不仅要求制造企业能够坚守“绝不偷工减料”,更要有持续创新的能力。

  据介绍,目前A.O.史密斯在中国共设有8个产品事业部,每个事业部都有四五十个工程师,各产品事业部要对目前的行业尚未解决但影响消费者体验的难题进行备案。“技术研发、立项都围绕这些备案的行业难题来进行,聚焦在这些难题上,解决重大行业问题,而不仅是做那些锦上添花的创新。如今,技术在变,渠道在变,不能吃老本,要居安思危,要继续保持创新的活力,不仅在现有品类上创新,还要在新品类上创新。企业要发展,在中国市场必须要持续创新。”丁威说,“我们希望能够把握好中高端用户的需求,培养中高端消费人群,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客户。我们希望,这些消费者都是想买好东西的人,是希望生活变好、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人。”

  

做强中国制造,关键在人

  虽然经营的是一家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丁威却将“中国制造”看得很重。他坦承,在美国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让他对“中国制造”背后的含义更加敏感。

  “1988~1997年,我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近10年的时间,那时候中国产品不受尊重,‘Made in China’几乎就等同于不耐久、不可靠、低端。”丁威感慨地说,“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做工厂,一定要争口气,把产品做好,不再让工厂陷入这样的偏见中,不能为中国制造抹黑。”

  回国建厂的第二年,丁威遇到这样一件事。A.O.史密斯美国工厂想把一直从美国进口产品的韩国客户转给中国工厂,韩国客户考察中国工厂后表示满意,但是提出价格要便宜一些。“那时韩国消费者确实不愿意为“Made in China”和“Made in USA”支付等量的费用。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我们坚持没有让价。因为A.O.史密斯中国工厂生产的产品与美国制造的质量是同等的,价格不能让,但是可以在服务方面让步,美国产品保1年,我们保5年,在质量保证上做得更好。现在,这位韩国客户已经成长为我们最好的客户。”

  这份“保5年”的底气,正是来自A.O.史密斯传承百余年的工匠精神。贯彻工匠精神的关键则在人的培养,这在A.O.史密斯同样是头等大事。“建厂20年来,我们始终聚焦人才队伍培养。中国市场机会非常大,商机无限,但是需要人。这种人光有能力还不行,还需要有道德标准,需要能与企业文化实现良好对接。”丁威谦虚地评价说,“人才队伍建设,对高速发展的A.O.史密斯而言,一直是个挑战。我们不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员工单独看上去可能个人能力并不是那么突出,但是大家的行为模式相对统一,合为一体的战斗力非常不错。”

  《电器》记者发现,正是因为深得工匠精神的奥义,A.O.史密斯才能够成功打通中国市场任督二脉,树立行业领军地位。

(0)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