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旭:与设备为伍,20年的潜心修炼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对于企业来说,厂房里一台台生产设备就是源源不断创造价值的“宝贝疙瘩”。设备运转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对产品成本、质量的控制能力,以及在供货速度、数量等方面是否具备市场竞争力,更关系到一线工人能否在岗位上顺利工作。在广州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制造部,设备维修线长郑旭的工作,就是呵护这些“宝贝疙瘩”,当《电器》杂志为“加西贝拉杯寻找中国家电业工匠精神大型主题活动”派出采访小组在各大企业四处寻访的时候,记者见到了郑旭。
1996年,刚进入公司的郑旭,好学、上进,成了厂里老师傅眼中传授手艺的好苗子。郑旭很刻苦、肯钻研,那个年代,设备维修应用最多的焊接技术很快成了郑旭的拿手绝活儿。“脑子活,能想出各种办法。”一次偶然应急处理设备故障后,郑旭得到了这样的评价。那时,维修人员处理得最多的是M6-M8的固定螺钉断在设备内部(沉孔)的问题,大家想了很多办法,却怎么也拆不出来。紧急情况下,郑旭想出了个很巧妙的办法??在断在孔内的螺钉上堆焊堆高,再焊接螺丝,最后拧出螺钉。问题迎刃而解,设备迅速恢复正常生产。
时代变迁,公司发展,郑旭很快意识到,单一的维修焊接技术已经无法适应新局面,想要从事设备维修工作必需掌握系统专业的工控电器知识。2005年开始,郑旭切入“充电”模式??从有代表性的三菱PLC学习入手,参加了华南理工大学的学习班,掌握了三菱PLC相关课程;结合实际工作逐步学习了解欧姆龙、西门子等PLC相关知识。学以致用,当时,正好赶上总装1线焊涂压缩机焊缝的焊接泄漏率一直居高不下,郑旭琢磨了一番,发现机台设计时没有收弧控制功能是主要的原因。他马上对三台焊机PLC程序进行修改调试,增加收弧控制功能,使焊接泄漏率下降了2%,当年就产生经济效益约30万元,此后每年可产生约3万元的经济效益。从那以后,郑旭的学习热情更高了。2011年,他参加了中南大学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网络学习,再次拓宽知识面。“公司很支持我学习进步,我是‘万宝’大学培养出来的。”郑旭说。
时间一晃过去了20载,郑旭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成绩,公司领导放心地把制造部400台/套、价值上亿元的设备托付给他。郑旭感到身上的压力更大了,他说:“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不跟上不行啊!”
跟着郑旭在车间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检的时候,《电器》记者看到不少机械手。显然,在万宝,智能制造规划布局已见成效。提到这些高级设备,郑旭来了精神。他介绍说:“公司目前主要有四种机器人,包括焊接机器人、两种搬送机器人、弯管机器人。这些设备的维护保养、程序设定、故障排除等工作,是我们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一次,焊涂线一个焊接OTC机器人出现故障,常数文件丢失,开机无法进入系统。郑旭硬着头皮连续两天守在设备旁,一边电话咨询厂家一边查阅资料,终于,故障排除,机器人恢复正常运转。
郑旭珍惜厂里的每一台设备,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他几乎是随叫随到。郑旭还主动“出击”,通过对生产过程的仔细观察,提前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例如,对生产线关键瓶颈工序进行攻关,优化装配线瓶颈工序机芯入壳机等设备节拍,有效提高了线平衡率,使得生产更加顺畅;理顺生产环节,精减工人工作岗位。郑旭甚至自己设计组装一些实用型设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成了团队负责人的郑旭意识到,团队专业素质整体提升和规范化操作管理非常重要。郑旭说:“公司的生产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需要将整个维修团队培养起来,加大力度对维修工进行机器人与自动化方面知识的培训,着力培养高技能维修人才。”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