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规范效果显著,回收仍待突破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2009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发布。依据《条例》,中国逐步建立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制度、基金制度、行业规划制度、处理企业资格许可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等。作为对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探索的案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获得不乏值得夸赞的成绩,但是仍有不少问题摆在行业面前亟待解决。
5月25~26日,“2016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技术及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国际会议”(以下简称2016WEEE&EPR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回收及拆解企业、电器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代表以及多所知名高校的学者共济一堂,研讨行业未来发展。
规范拆解效果显著
就在此次会议召开前,5月20日,环境保护部通报了2014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经各相关省级环保部门审核和环境保护部复核后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拆解数量。这让业界得以了解基金制度实施,对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领域的影响程度。《电器》记者整理了基金实施后环境保护部官方公布的拆解情况(详见表1)。不难看出,基金制度的实施,对于规范拆解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规范拆解渠道的“四机一脑”(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和电脑)数量逐年上涨。
以2014年为例分析,全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规范拆解量超过5214万台。根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及综合利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2014年,中国“四机一脑”的理论报废量为11378万台。这意味着,接近46%的废弃“四机一脑”接受了规范拆解。
2015年,“四机一脑”的规范拆解比例还在继续提高。《白皮书》显示,2015年,获得资质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拆解处理首批目录产品约为7500万台,同比增长7%;总处理重量达到165万吨,同比增长10%。据统计,2015年,中国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的理论报废量分别为3015万台、1705万台、1545万台、2432万台、3742万台,“四机一脑”累计理论报废量为12439万台。这说明,2015年超过六成的废弃“四机一脑”进入规范拆解流程。
具体来看,电视机仍是拆解“大户”。以2014年第三和第四季度98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的规范拆解情况(见表2)为例,电视机的拆解占比仍高达80%,但与头两年90%以上的情况相比,已经有所下降。2016年1月1日,新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标准实施,调低了电视机的补贴标准,并大幅提高了空调的补贴标准。但是,由于目前尚未有官方数据可供参考,此次调节对进入正规拆解渠道的产品结构的影响尚不可知。
基金制度再迎调整
2012年7月1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正式启动,并以“四机一脑”为首批目录产品。2015年2月,《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2014年版)》发布,将目录范围由5类产品扩大至14类产品,并明确规定于2016年3月1日起替代第一批目录。由于目录范围的调整,与基金征收范围相关,引发了相关制造企业的关注。由于涉及的品类繁杂,对于目录所包括产品的范围和定义的限定,今年3月1日仍未明确给出。4月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2014年版)>释义》(以下简称《目录释义》)。
这个迟来的《目录释义》,按照14个产品类型的顺序,分别从产品范围及定义、目录产品释义、不包括的产品等几个方面对每类产品进行解释和界定。就新增的三类家电而言,电热水器的目录产品范围包括储水式电热水器、快热式电热水器和其他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并将热能传递给水,使水产生一定温度的器具(容量≤500升),涉及储水式电热水器和快热式电热水器,不包含咖啡壶、电水壶、煮蛋器、热水售卖机等具备液体加热功能的液体加热器和商业售卖机;燃气热水器的目录产品范围包括以燃气作为燃料,通过燃烧加热方式将热量传递到流经热交换器的冷水中以达到制备热水目的的一种燃气用具(热负荷≤70kw);吸油烟机的目录产品范围包括深型吸排油烟机、欧式塔型吸排油烟机、侧吸式吸排油烟机和其他安装在炉灶上部,用于收集、处理被污染空气的电动器具。
值得注意的是,《目录释义》主要是从产品范围上进行的解释和说明,但在具体征收环节上,由于还要综合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征收监管成本、补贴审核监管成本等,因此《目录释义》提出产品的基金实际征收范围(含进出口环节)需等待财政部、海关总署及税务总局按有关标准和规定另行确定,实际补贴范围则需由财政部商环境保护部等部门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另行确定。这意味着,14类产品最终的征收和补贴范围仍未明确。《电器》记者从2016WEEE&EPR国际会议上获悉,有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研究征收和补贴标准。
互联网+,或能颠覆回收
回收,仍是横亘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的“心病”。回收效率低、回收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税收负担重,仍是摆在正规回收企业面前的难题。在新形势下,不少企业开始尝试“互联网+回收”的模式转型。这一话题不仅成为2016WEEE&EPR国际会议主论坛研讨的重点,还在“企业与社区回收对接的PPP模式”分论坛得到深入研讨。
2015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与互联网的融合在不断加深。回收哥、淘绿、爱回收、香蕉皮等一大批回收企业进入业界视野,“互联网+回收”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渠道快速发展,为行业探讨回收渠道的转型提供了不少可供研究的案例。
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行业发展部主任崔燕介绍,这些企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再生资源智慧回收与交易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的高效结合,覆盖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回收产品范围包括手机等小型产品以及主要的家电产品。她认为,“互联网+回收”的本质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和整合再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为上游回收企业与下游拆解利用企业搭建信息发布、竞价采购和物流服务平台,提高回收企业组织化水平,减少中间环节、所有渠道不必要的损耗以及产品从消费者到利用企业所需要经理的环节,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此外,随着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首批试点名单于2016年3月发布,中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试点工作已经启动。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司循环经济处处长么新介绍,发改委正在牵头制定《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广方案》,将对中国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做出系统安排,有望于今年出台。他表示,将以进一步理清生产者责任延伸范围,明确实施方式,并对电器电子产品的责任延伸做出统筹安排。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