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和减法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刊记者 陈莉
3月5日,当李克强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概念之后,“互联网+某传统行业=互联网某行业”的公式迅速在各个行业蔓延流行开来。
实际上,在此之前,同样属于传统制造业的中国家电业已经开始与互联网融合,并取得了大大小小的成果,也产生了大大小小的碰撞,只是对“互联网+”的思考还没有今天这么系统,也没有达到今天的高度。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无疑为中国家电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也提供了可以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创新空间。尤其是中国家电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互联网+”就如同给家电业插上一双翅膀,能够把转型升级送往一个更为高远的空间。
然而,正所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虽然前景无限,但用互联网加什么、怎么加是值得思索和探讨的关键问题。
应该说,“互联网+”眼下对中国家电业的融入,速度快、力道足,而且已经渗透到家电行业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家电设计”,让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互联网+家电制造”,有了今天代表行业“先进生产力”的智能制造和生产信息化;“互联网+家电销售”自不必提,“互联网+售后服务”也在摸索一种全新的家电售后服务模式;“互联网+家电产品”,让普通消费者对智能家电的概念开始有所认知。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加法的背后,其本质都是为了做好减法。否则,单纯无意义的、仅仅是为了做加法而用互联网去加,只能得到“1+1<2”的结果,与借融合而再次腾飞的初衷背道而驰。
例如,“互联网+家电设计”,减掉的是消费者不是真正需要的功能和设计;“互联网+家电制造”,减掉的是产品背后包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物流成本在内的高成本;“互联网+售后服务”,减掉的是一直以来为消费者所诟病的复杂、冗长甚至会有欺骗存在的售后服务过程,代替它的是便捷、舒适、透明的消费体验;而“互联网+家电产品”,很显然,智能家电的出现,是为了让消费者的生活更加智能、便捷、有品位,去掉一些不方便的、复杂的操作过程,而不是为了让“家电会上网”。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如果一台家电号称智能了,但消费者不会用或者用起来更麻烦了,那它智能又有什么意义?”的确,家电之所以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不是为了“刷存在感”,而是人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却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它带来的方便和舒适。智能家电的出现,并不能改变家电存在于人们生活中这一最根本的功能,而是让它更为极致。
很显然,搞清楚背后的减法,加法才会真正有意义。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